導讀:質量降本增效最愚蠢的做法就是減少前期預防成本的投入,導致后期失敗成本的大幅攀升?!?:10:100” 質量成本投入產出比原理告訴我們,每一個在下道工序發(fā)現(xiàn)的不良,都需要花費10倍的成本才能彌補。
如果脫離質量談降本增效是毫無意義的。
企業(yè)降本增效有三件事是做不得的,一是不能“減質”降本,二是不能“減薪”降本,三是不能減少安全性能降本。
豐田前任總裁渡邊捷昭被稱為“成本殺手”,他最經典的一句語錄是“擰干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”。渡邊捷昭主導的豐田CCC21計劃(面向21世紀的成本競爭計劃)既造就了豐田的成功,也造就了豐田的失敗。豐田2009年“剎車門”事件召回850萬輛汽車,直接損失高達238億人民幣。正是由于渡邊捷昭過度強調降低成本,才使得一向以產品質量著稱的豐田在2009年得不償失。
質量管理大師費根堡姆于上世紀50年代提出了質量成本四項模型,他將“質量預防成本、質量鑒定成本、內部質量損失成本、外部質量損失成本”一并考慮形成質量成本報告,為企業(yè)經營者了解質量問題對企業(yè)經濟效益的影響,進行質量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。
同樣是美國的質量管理大師,克勞士比在1961年于零缺陷(Zero Defects)中提出PONC(Price Of Non Confor-mance,即不符合要求的代價),PONC質量成本模型的一些方法和工具已經在很多企業(yè)得到了應用和實踐。
目前,費根堡姆的質量成本四項模型在全球企業(yè)的質量管理中得到了更廣泛的運用,在質量成本四項模型中,質量預防成本和質量鑒定成本屬于可控成本,內部質量損失成本與外部質量損失成本屬于結果成本。質量成本的可控成本與結果成本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,如果我們減少了可控成本的投入,結果成本就會出現(xiàn)上升;相反,如果結果成本出現(xiàn)了下降,則說明可控成本的投入在加大。
在質量管理中,我們當然期望通過加大可控成本的投入來減少結果成本,因為結果成本趨高,勢必導致客戶滿意度的下降乃至客戶取消訂單。
這些年,我們在多家企業(yè)進行全系統(tǒng)全價鏈降本增效咨詢輔導中看到一種現(xiàn)象,一些企業(yè)在質量降本增效的過程中,推動了一些失敗質量成本的改善項目,但有些企業(yè)為了達到質量降本金額最大化,刻意減少質量預防成本的投入,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,我們應該警惕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;盲目降低預防成本是風險極高的賭博,會埋下諸多的隱患,就像前面提到的豐田“剎車門”事件一樣惜指失掌。
在質量管理中,1:10:100的質量成本投入產出比原理很多人都知道,“1:10:100”告訴我們,每一個在下道工序發(fā)現(xiàn)的不良都需要花費10倍的成本才能彌補;比如在設計階段發(fā)現(xiàn)不良損失是10塊錢,到加工階段發(fā)現(xiàn)不良損失就是100塊錢,再到裝配階段發(fā)現(xiàn)不良損失就是1000塊錢。只有在研發(fā)、工藝等前端投入更多的預防成本,才能有效持續(xù)地減少后端加工、裝配、測試以及售后服務等環(huán)節(jié)產生的失敗成本。
克勞士比說:“質量也能夠用金錢衡量,如果我們把做錯及重做事情的損失費用加上來,已經超過了總收入的20%,不符合要求的代價達到稅前利潤的5倍”。
既然做錯和重做事情的損失費用如此之高,為什么我們很多企業(yè)對此卻視而不見?我們很多企業(yè)在設計、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產生的返工、返修、項目變更的質量損失成本其實數(shù)額很大,未能引起企業(yè)經營者足夠重視的原因是我們根本就未把這些數(shù)據納入到運營成本的統(tǒng)計中,當經營者看不到數(shù)據時當然就不會太關注這些質量失敗成本。
我曾經看到一家集團公司的財務報告,報告中提到集團一年的質量失敗成本超過15億元人民幣。試想,當企業(yè)經營者看到15億這個數(shù)字時,他們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?
質量問題導致的質量失敗成本只是顯性的損失,隱性的損失則是對品牌的影響和對市場的影響,還有就是對效率的巨大影響。有管理專家說,降低流程中10%的質量異常,可以提升20%以上的效率,很多企業(yè)效率低下的關鍵原因就是重復的返工、返修,沒有做到“第一次把事情做對”。
質量是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,向質量要效益,就要“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”,就是反復強調“DRTR”(Do Right Thing Right——做對的事情并把它做對)。
質量降本增效的核心就是要減少質量失敗成本,減少質量失敗成本的核心就是要減少質量事故和產品不良、報廢。
那么,我們如何減少質量失敗成本呢?回歸本源,我們還得從質量管理做起。
決定企業(yè)質量管理水平的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,外部因素是“嚴格挑剔的客戶、殘酷激烈的競爭、社會的誠信價值觀”等。幾年前,我們到國家電網許繼集團做調研診斷,他們一家分公司的總經理問我們,影響企業(yè)質量水平最關鍵的決定因素是什么?我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,決定因素不是企業(yè)內部因素,而是企業(yè)外部因素,有多挑剔的客戶,有多激烈的競爭,企業(yè)就有多好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。
因此,企業(yè)要提升內部的質量管理水平,最狠的做法就是和最嚴格最挑剔的客戶合作,他們會讓你懂得什么叫質量標準,什么叫“零缺陷”,什么叫“第一次就做對”。
曾經有一家企業(yè)的總經理告訴我,他們出口國外的一批產品被客戶整批退貨,退貨的原因是員工由于沒把手洗干凈,在產品外包裝紙箱上留下了手指頭印跡。這個故事聽起來有些意思,是不是覺得他們的客戶吹毛求疵?
決定企業(yè)質量管理水平的內部因素是“質量文化、質量體系、質量工具、技術水平、人的能力”。
質量文化聽起來有些虛,但它確實很關鍵,我曾經看到一家企業(yè)質量文化倡導的“10大質量信條”,句句經典,字字珠璣。
這家企業(yè)的“10大質量信條”指的是:“①.顧客第一;②.第一次就做對;③.預防勝于治療;④.質量就是符合規(guī)格;⑤.下工序就是顧客;⑥.對品質執(zhí)著,該說不時,請不要猶豫;⑦.出現(xiàn)質量異常時,請拿出標準來檢討;⑧.小問題往往形成大毛病;⑨.質量,效率,成本;⑩.好質量需要錢,壞質量需要更多的錢”。
一家企業(yè)的質量文化要落地,必須要做好四件事:一.精準提煉企業(yè)質量方針;二.核心目標支撐質量方針;三.定期對核心目標的關鍵事件做成果展示;四.形成如何做的策略和標準”。
只有做好這四件事,質量文化才不會流于形式,否則,“神馬都是浮云”。
幾年前,我到空軍裝備部的一家殲型戰(zhàn)斗機維修基地做S-OJT訓練,他們屬于國家涉密單位,但有一點不涉密,就是基地內到處都可以看到“第一次就做對”的巨幅質量標語。他們的領導告訴我,在這里,“第一次就做對”絕不是喊口號,他們真正把這個理念內化于心,外化于行,并且已經強化成員工們的習慣了。
企業(yè)質量文化的靈魂就是“第一次就做對”,更詳細點地描述就是“第一次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”,其它如質量策劃、質量體系、質量工具、質量評審、質量改進都圍繞這個“靈魂”而展開。
“第一次就做對”的重點是要在設計階段、工藝階段、樣品階段、首件階段就做好源頭預防和檢查,事前預防就能減少事后修改的成本?!暗谝淮尉妥鰧Α笔恰笆录l(fā)生前”的措施,而不是“事實出現(xiàn)后”的補救?!暗谝淮尉妥鰧Α钡暮诵氖穷A防,重點是分析;這里的分析有兩層意思:一是找原因,二是要控制。
質量在源頭上產生,質量在工序中創(chuàng)造。
很多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通過導入QEP(Quality Error Prevention)質量防錯、QNE(Quality No Error)品質無差錯、SQM(Standard Quality Method)標準品質生產方式確?!暗谝淮伟颜_的事情做正確”,從而降低質量失敗成本。
質量預防、質量控制和質量改善的工具有很多,如“DOE、QFD、FTA、SPC、APQP、FMEA、PPAP”都是我們熟知的,質量管理的知識和方法浩如煙海不勝枚舉,但萬變不離其宗,我們化繁為簡,抓住“預防勝于治療”和“第一次就做對”的“牛鼻子”,就一定能減少質量事故的發(fā)生,降低質量失敗成本。
朱蘭博士在《質量管理史》中說道:“20世紀是生產力時代,最大的管理貢獻是財務;21世紀作為質量的世紀,在管理上的成果必定是質量”。
質量降本增效,絕不能犧牲質量,脫離質量談降本增效是毫無意義的。我們絕不能減少在研發(fā)、工藝等前端投入更多的預防成本,否則,就如同杰克·韋爾奇所說的:“你要變成質量問題的瘋子,否則,質量問題將把你變成瘋子”。
當然,我們也不能用航天飛機的高質量水準去要求拖拉機制造,畢竟,質量過剩也是一種損失成本。
作者簡介
姜上泉,近20年來成功為155家全球企業(yè)500強、中國企業(yè)500強和大型上市公司進行培訓與輔導,曾受邀為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、中山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授課。
近20年來其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培訓、咨詢產品貫通企業(yè)經營管理的各個階層,高層通過《利潤空間—降本增效系統(tǒng)》學經營、做規(guī)劃;中層通過《業(yè)績突破—精益管理系統(tǒng)》學管理、做改善;基層通過《夯實基礎—卓越班組系統(tǒng)》學執(zhí)行、做典范。
說明:姜上泉導師原創(chuàng)文章,引用與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。